“小易,你看,我等又补充了一些细节,你瞧着哪里不对。还有邮票,你把人工成本算进去。”
与满血状态去早朝的李隆基再次擦身而过来到庄子的毕构,跟李易求教。
此刻他的样子和昨天晚上截然不同,主动帮李易庄子捞钱。
他递一摞纸,整理好的办法。
李易随便翻翻,盯上了要求带户籍和公验的上面。
“老毕呀,驿站需要户籍,岂不是要饿死逃户?
我还要用报纸送到各州府招工,让他们到京兆府来工作。
人来即可,给安排住的地方,还有工作。
前两个月不要求立即给房租,等干活赚了钱再补上。
房子便宜,叫廉租房,你不是眼馋我买下的地么?
赶紧在周围一起盖房子,天暖和了,总归能收回盖房子的成本。
厕所和排水渠一定要完善,不能变成和以前一样的破棚子。”
李易提起他当初买地的事情,毕构还觉得自己赚了呢,免两年的税。
结果那里现在仓库和民宅都发展起来,还有了商铺、夜市、小吃摊子。
然后李易收费,他找人处理卫生,还有晚上的柴油灯,以及免费的汤。
扣除这两个费用,每天都有赚,仓库租赁也赚。
等到夏天,跟毕构租地的钱就回来了,以后一直是收入,一直到两年后才给户部税。
“休要再提,回去老夫便安排人盖房子,其他照着你的地方来。”
毕构整个人都不好了,吃亏,怎么总是会吃亏。
李易点下头,表示我不气你了:“要盖楼房,建公厕,增加巡逻人员,晚上有几盏照明的柴油灯。”
“还有吗?”毕构看宫女太监们,宫女太监们在记。
李易自己嘟囔着什么事情,或者大臣过来说的话,全要记,包括李隆基说的一些内容。
不过这些东西暂时不进起居录,以后需要进的话再安排。
“还有各县的地安排好了没?我大哥都建上仓库了,在县城也要盖楼房安置外来人员。
京兆府的发展是全面性的,不能单独发展长安,长安的工作机会有限。
外来人口增加,户部才能多收入,他们会消费,日常用品有缺口,商人送东西过来,你收税。”
李易没说商铺按照销售额来交税,控制不住。
商铺是看大小面积和规模、经营品种,收固定税。
“既然如此,驿站不给百姓提供免费的东西?或者只给提供免费开水?烧开水也需要钱。”
毕构开始为难,他想让其他地方的百姓获得一些帮助。
赶路的时候最怕没有水喝、没有休息的地方,吃的会携带。
万一有的吃的也没有,需要一路讨饭呢?
“这个吧,其实每一个驿站所处的位置,是否是交通要道,周围的人口,本身消耗多少东西有个浮动范围。
与其他的地方作比较,再制作成图表,就会看出来。
你比如一处驿站往来的信少、东西也少、周围人口少。
它的消耗能赶上其他更繁荣的驿站,本身就是问题。”
李易从概率上来讲,数据摆着呢。
“万一当地百姓穷,天天去驿站拿面包和水,还有的甚至住在驿站,自然就多。”
毕构找出来另一个解释,像李家庄子的免费汤。
许多百姓天天来喝,喝一碗再走,当成日常的一项重要活动,喝汤的时候还有种神圣感。
贫穷的地方,驿站放在县里或村里,百姓就天天去拿。
哪怕是三分之一个黑面包,一天拿一次,总够一个人果腹。
告诉他们说喝开水好,不生病,他们每天去喝开水。
县城中自然是乞讨的人,即便是进了县里的悲田坊,他们额外能拿到面包,为什么不拿?
“村子里和县里的本地人驿站不知道?拿一次可以,天天拿的话记不住?
拿多了的不给,除非是买邮票,买一钱的邮票,给一个面包,面包本身成本就超过一钱了。”
李易不认为驿站的人看不出来,偶尔要一次,当朝廷补贴了,每天一次占便宜,不提供。
毕构点下头:“倒是能行,只是买一钱的邮票给一钱多的面包,还是赔。”
“买了邮票他们留着?当然要用,原来不想写信的,这次可以写个信。
你比如两个村子有相互嫁娶的人家,不识字,买面包后,发现这个邮票还能帮着送东西。
他们会说出来,让驿站的人记下,然后把东西送回娘家,或给亲家。
要求驿站的人帮忙写信,额外加钱,送包裹不用。
等往来多了,再买一钱的邮票就只给三分之一的面包。
或者是买够十钱的邮票,给一块面包。这时……”
“这时他们习惯了,发现花一点钱就能把东西给送到地方,比自己去方便,还不耽误自己干活。”
毕构接过李易的话,顺着说。
“对,还能加深双方往来,亲情有时需要维护。抓几条鱼,制作成了鱼干,给娘家送回去。”
李易举例子,邮寄多方便啊。
两个地方的人相隔六十里,一天都赶不到地方。
送一点东西要浪费四天时间,地不种了?家里的活儿不干了?
给驿站,六十里,贴上邮票,两钱,驿站收好几家的东西,溜达着送一次。
顺便再从上一个驿站把别处送这个村子的货给带回来,如此大家会逐渐接受。
等报纸普及过去,拼音普及开,写的时候照着报纸上的字画,写一封信,发现一分钱就能送到那边的村子。
加上纸和信封,不到一钱,送去吧,让你们看看我也有学问了。
驿站等着,等凑够几十封,一起送,反正你也没要求加急。
或者送包裹的时候把信也带上,这东西分量轻。
“老夫明白了,先投钱,看上去赔了,等后来再赚。
跟你的报纸一样,最初每天赔钱。到如今……你也不交税。”
毕构说着想到报纸没有税的事情,现在报纸好多广告,大家还愿意看广告。
看看有什么便宜的东西了,谁收什么了。
报纸的背面又能用来写字,写信也行。
把有广告的报纸裁了糊信封,再用报纸写信,装进去邮寄走。
“报纸一直在教化民生,朝廷政令也通过报纸传达,我还没管你要补贴呢。”
李易坚决不给报纸的税,他研究新的油墨和纸,指望报纸的利润。
喜欢带着系统来大唐请大家收藏:(www.duduaa.com)带着系统来大唐读读看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