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全军都有马,当天晚上,丁毅就到了莱州城外五里处。
莱州城门紧闭,看到丁毅兵马到了,才有人出来。
丁毅把大军驻守在莱州城外五里,他也没进城,派人去了莱州城,得知莱州兵马被调走七百到了济南,还有王卫忠派来的两个信使骑兵在等丁毅。
原来10月26日,山东巡抚颜继祖奉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命,移驻德州(在山东西北部,邻接河北省)。他带领一标人马仅3000名,在50天内被调防3次,兵疲马乏,最后才令其专防德州,原防地济南由此空虚。颜继祖鉴于前沿兵力少、战线长,数次请求增援,而刘泽清、倪宠诸将都逗留不进。
巡安御吏宋学朱正在外出巡,听到消息快马赶到济南,因为这次建奴四处掠夺,他怕建奴会深入到山东境内(事实证明他没猜错,清兵后来真进山东了。)
他到了济南后,发现城里居然只有五百兵马,不由大急,说,这是省防重地,且有藩王,守卫这么弱,先后上七条奏条上报求援,但都被按住不报,无人理会。
他一面从莱州调去七百人马,一面向登莱总兵徐敷奏、青州总兵王卫忠求兵。
徐敷奏现在也是老油条了,自从任登莱总兵以来,他一门心思跟着丁毅,因为也没犯过错,加上立过功(上次后金入关,派麾下王卫忠入抵抗后金立功算他一半)朝廷也没找过他麻烦。
收到求救后,他第一反应是看看丁毅怎么说。
他是打定主意跟着丁毅走。
而且这时朝廷并没有调令让他入卫京师。
莱州的兵马都才被调到济南,自然用不到他的兵马,实际上徐敷奏自己兵马也不多,就三千人。
后来丁毅告诉他,你就要用要守登州为借口。
徐敷奏果然以要守登州为借口,直接拒绝宋学朱。
宋学朱当时心里肯定大骂徐敷奏的,建奴入关还能打到你登州?能到济南就不得了了。
要不然他怎么会把莱州的兵马调走。
但徐敷奏不出兵,朝廷也没调令,他也拿徐没办法。
青州总兵王卫忠收到命令后,当然也先问丁毅。
王卫忠让两个亲兵带了信过来,王卫忠距离丁毅远,他的信使刚到莱州,正好遇到丁毅。
丁毅拿到信后,看了看后,再信上写了自己的名字:“我就不写信了,这上面写了我的名字,王卫忠一看就明白了。”丁毅这时把信写了两个字后交给王卫忠亲兵:“你们回去,告诉王卫忠,可以出兵,但要带上足够的粮食,路上要稳扎稳打,不要着急,小心鞑子的埋伏,小心友军。”
“你们复述一遍我说的话。”
“诺,大人。”两信使记下丁毅的话,又复述几遍,很快转身而去。
王卫忠要去支援济南,从青州到济南差不多有三百里,他全是步兵,也带着大车,估计最少十天才能到。
丁毅全是骑马的,是可以追上王卫忠。
但丁毅不打算和王卫忠合兵。
“清兵不知现在在哪啊?”丁毅皱着眉头道。
这是他不太愿意和清兵野战的原因之一,这个时代第一时间的信息获取难度太大,就算在大明朝主场,他的信息也很闭后。
明军友军全躲在城里,没人会告诉他,更不知道清兵轨迹,全得靠他自己打听和自己的哨骑。
他带着这么多大车,最怕被人伏击。
若清兵知道他的行军路线,提前在某条路上放上大炮,和上次鳌拜一样炮击他,那他肯定要损失惨重。
大凌河之战最后时刻,皇太极就是在明军路过的地方,摆好四十门大炮,一字排开,当头就轰,炸的明军四万多援军到处逃窜。
“大人?”毛信他们纷纷道:“得多派点哨骑。”
大家都怕被伏击,张经的骑兵成队成队的派出去,最远放到距离前锋五里以外。
“让我想想?”丁毅试图回忆,记忆中这次入关,清兵打那了?
可他那能记下明朝发生的一切事情,思来想去,都迷迷糊糊的,只记得,好像有个名人死了。
除了孙承宗还有谁来着?
我去,卢象升?丁毅终于想起来了。
卢象升好像就是死在这次入关的,他和孙承宗,孙传庭等是明末少有几个能让丁毅尊重的人物。
孙承宗已经死了,卢象升得看看有没有机会去救下。
但他记得卢象升死,却完全不记得卢象升战死在那的。
那么,此时的卢象升在哪呢?
早在十月二日,满清有路铁骑已接近通州,驻守昌平的卢象升为了遏制其势头,决定组织各路将领偷袭敌营,拼死一战。
战前,卢象升召见各路总兵,此时营中除了宣府、大同、山西三总兵杨国柱,王朴,虎大威外,另有蓟镇总兵陈国威、密云总兵唐通,前屯卫总兵王廷臣,玉田总兵曹变蛟,山海关总兵马科等。
诸多总兵齐聚一堂,半个大明的军将都在这里,另有太监高起潜随同监军。
卢象升当时看到自己帐下满满一堂总兵,还是有点激动的,他思索了一会后,便说出自己的战略:“本督已经决定,三日之后,兵分四路,夜袭建奴大营,拼死一战。”
此言一出,中军大帐一片哗然,所有总兵纷纷变色。
卢象升又道,通州一过就是京城,这是大明最后的底线,为了保护圣上,诸军必须奋勇往前,刀必见血,人必带伤,马必喘汗,违令者斩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