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晃眼,陈坚在诺丁汉这个异国他乡已经呆了两年了,如果算上选秀来的那一年,就是三年。最初他住在号称诺丁汉森林最铁杆球迷约翰先生的家中。后来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,他选择搬了出来,单独过。
虽然和诺丁汉森林签定了学徒合同,但是他依然在诺丁汉大学上学。在学校里他为人低调,从不会透露自己除了学生之外的另一个身份。在英国三年多,语言交流上基本没有问题了,每次训练他都是最热真最刻苦的那个人,球队的教练总是拿他来做榜样号召全队都努力训练。以至于其他队友们总是很好奇:“你们中国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这么拼命吗?”
球队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,乃至亚洲人,按理说他应该很寂寞。但是陈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训练中,实际上这些琐碎的事情他反而并不在意了。
他知道自己时间紧迫,如果不抓紧时间训练的话,那这辈子就一事无成了。他相信自己小时候所听到的那些故事中讲的道理——就算是天才也是拿人家喝咖啡的时间来用功,才能有所成就的。这世界上永远都不存在不努力只靠天赋就能成功的天才,更别提他这种庸才了。
天才不努力还有天赋在,庸才不努力那真是一无所有了。
鉴于他的基础比较差,最初一年,他被球队调到U15年龄段的球队中跟着做基础训练。在一群十四岁的少年中,十九岁的他格外醒目……或者说扎眼。不过他似乎并没有为此感到不好意思,他很投入的做基础训练,不管别人拿什么眼光看他。由于他年龄相差太多,在队中要找个可以一起搭档练习的人都难,所以大多数时候他都只有一个人枯燥乏味的单练。而且他还不能参加U15年龄段的各种比赛。
中国经常有瞒报球员年龄以大欺小这种事情,英格兰足坛可不常见。他其实也想比赛,每次U15有比赛的时候,他就在旁边看,看的很入迷,他看别人是怎么踢球的。就算比自己小五岁到四岁,除了自己的身体可能比他们好一些之外,真是找不到任何优势。
就算是U15的内部比赛,他都没有办法参加,他年龄太大,这很占便宜。对其他小球员来说是不公平的。
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,第二年他被直接抽调上了U18,尽管他已经快二十了……但是依然在U18青年队里接受训练,青年足总杯这样的比赛他依然没有资格参加,只能踢踢内部比赛,或者一些不太正式的热身赛。但总算是有比赛可踢了。
其实陈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,从他很快就能够流利的与英国球员们对话交流这一点就能看出来。当他无法上场比赛的时候,他总要去现场看球,不管是青年队、预备队还是一线队的比赛,他场场不落。现场看球的好处是自己不会受到电视转播镜头的局限和误导,能够建立起一种大局观。他在青年队中除了偶尔客串一下右后卫之外,一直踢的是中场中路这个位置,那是最需要大局观的位置。
在看台上看球的时候他就会用脑子想,为什么这个球他们要那么处理,而不这么处理,每一种处理的方法有什么好处,又有什么缺点。他注意观察那些成名球员们在场上的表现,和踢球的方式。他认为看球也是一种训练,所谓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肯动脑子的人一定可以从看比赛中学到很多东西。他还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,记录着自己每一次看到的想到的东西,以方便随时翻看。
中场球员一定必须是场上最聪明的人,因为他们必须时刻分析判断场上形势,从而作出最正确的选择。从这点来说,陈坚给自己的训练倒是正合适。
陈坚可不是光是在看台上看了想了就算完事的。他会把自己所思考的东西带到训练中去,尝试在训练中完成自己的想法。青年队的教练组很欣赏他这种踢球方式。因为论身体,陈坚到了U18之后,基本就没什么优势可言了,再往上职业球员中身体强壮的人比比皆是,一个黄种人想要比他们更强壮实在是在先天条件上有缺憾。论爆发力,他不是队中最弱的,可也不是最出色的,资质平平。要说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拉进自己和别人的差距,那就只有动脑子了。只有这一点是没有先天后天之分的。
身体不行,爆发力不足,速度不够快,就利用智慧来弥补。
一年过去了,他在这方面成效显著。
虽然不能代表U18出战正式的青年足总杯以及青年联赛,但是他在对内对抗赛的时候,表现却非常不错。作为一名后腰球员,他防守的时候并不常用自己的身体和对手硬碰硬,他总是提前判断对方的路线,然后作出判断卡位,将对方的进攻扼杀在摇篮中。进攻中也是如此,他很少自己带球连过数人狂奔几十米,再把足球传出去。他接到球之后会先观察场上形势,再直接把足球传到它该去的地方。这样的好处是,进攻更简单有效,不拖泥带水,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。
尽管他在青年队中训练刻苦,表现出色,但他现在依然是学徒身份——俱乐部并没有给他一张新的职业合同。他的薪水很低,刚刚够自己一个人在诺丁汉生活下去,甚至没有多余的钱寄回家里孝敬父母,或者让他出去花天酒地再找个女人回来满足一下生理需要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